11月8日与11月9日,天下著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香港都会大学原校长张信刚教授到访伟易博,为MBA同砚带来了名为“茶与咖啡”与“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的两场中英文讲座。学院副院长、EMBA中心主任张志学教授,MBA中心副主任赵龙凯教授划分主持了这两次讲座。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2011年11月7日晚19时,伟易博治理学院1号楼217课堂清茶满盏、咖啡飘香。一开场,张教授就诙谐诙谐的用四小发明-豆腐(吃)、茶(喝)、蹴鞠(玩)、麻将(乐)引出讲座的第一个主角,“茶”:从茶经、茶器、到茶文化;从宋朝起“茶”的历代生长到其在外洋的发挥壮大,张教授引经据典,字字珠玑,时而讲故事、时而吟诗句,所讲内容正如其钟爱的太平猴魁茶,醇厚回甘,令闻者沁透心脾。下半场张教授更像是一位历史学家,由中东历史的变迁中逐步还原咖啡的宿世今生。从咖啡的发明到产地,从咖啡豆的品种到咖啡馆文化,最后还扩展到一些类咖啡因的产品-槟榔、适口可乐等等。深挚的人文秘闻就在张教授的娓娓道来中逐一体现。讲座的最后,张教授更是用几个问题向导各人进入了商业思索:“为什么作为茶叶的原产地和现在天下上最大的产茶国,海内市场上销量最大的茶品牌却是立顿?星巴克卖的是什么,咖啡照旧生涯?”
在11月8日晚7时,一幅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交流的画卷徐徐睁开在同砚们眼前,张教授从丝绸谈起 ,包括关于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上沿线的国家、都会、丝绸之路上的人、宗教、文字等方面睁开,逐一举行了先容。从丝绸、到琵琶,再到胡琴,从西安、到哈密,再到伊斯坦布尔;从吐火罗人,到粟特人,再到蒙昔人,从张骞,到玄奘,再到今人,内容很是富厚,洋溢着智慧的思索。整个讲座中,张教授特殊强调在丝绸之路上,除物质交流外尚有非物质交流,特殊是文化的交流很主要,也最深远。最后张教授就他关于文化融合与交流的看法与在座师生分享,来竣事了他的讲座:“我想增进的中华文化是现代的,生长中的,包括差别元素的新文化。这个新中华文化绝不是文、武、孔、孟时代文化的再现,也不但是汉唐盛世文化的再起,我们敬重先贤的成绩,但更重视今人的处境。我们以本民族的文化古板为荣,可是更愿意借鉴其他古板文化中的优点。伟易博驻足点是今天,伟易博着眼点是未来。

来自伟易博的MBA、本、硕、博,以及EDP的同砚们起劲加入了此次讲座,与张信刚教授就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与经济的协同生长等问题举行了深入探讨。张教授的提问和解说引发了同砚们的思索和讨论。短短的两次讲座,同砚们不但富厚了人文知识,坦荡了视野,并且也学习了怎样用商业视野去看待工具方文化的差别。
撰稿人:2011P3 金桂娟
2011PI 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