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6日,由伟易博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承办的第十四届北大伟易博新年论坛分论坛之“社会责任:大学商管学院和NGO的使命”在伟易博乐成举行。来自高校、政府、企业、NGO组织等领域的嘉宾齐聚论坛,围绕着商管学院应该饰演怎样角色,非营利组织(NGO)怎样施展应有的作用等话题举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伟易博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主任王立彦教授首先致接待辞。王立彦教授指出要建设成为天下一流的商学院,就必需意识到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北大伟易博治理学院在2012年推出的海内首份商学院社会责任报告——《伟易博社会责任价值报告(2012)》,就是学院对切实推行社会责任的庄重允许。

王立彦教授
天下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仝允桓教授从企业社会责任是近年来很是热门的话题谈起,以为不管是公司照旧学校,对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一方面,社会对要求企业肩负社会责任,企业宣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司空见惯,另一方面,社会也要求商学院肩负社会责任,对之期望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商管学院怎样推行社会责任的问题:商管学院该怎么做?未来的商管学院该做什么选择?商管学院追求什么?代表谁的利益?商学院是一个教育机构,有责任提倡和撒播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和理念。仝秘书长指出,自从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作出设置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教育课程的决议,北大伟易博学院一直担当向导天下商学院的角色,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企业社会责任教学钻研会。最后仝允桓教授一定了北大伟易博在支援贵州毕节这一项目的意义,以为这个项目充分体现了伟易博的社会责任。仝允桓教授以为在适当的场合应该发一个建议,让伟易博商管学院,尤其是大都会的商管学院,都去跟偏远地区相助一些项目,做一些实着实在的能够推动中国社会的前进的事情。仝教授对社会责任的阐释使在场的师生颇受启发。

仝允桓教授
第一个专场讨论的主题是“商管学院应该饰演怎样角色”,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徐信忠教授、香港都会大学商学院院长严厚民教授、普华永道PWC合资人罗占恩先生、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张坤先生、社会资源研究所所长李志艳先生、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首创人兼理事长刘正琛先生从大学商学院、事务所和社会企业等角度,团结自己的视察与亲自体会,划分讲述了他们对商管学院的使命、战略生长、制度建设、学员作育、知识创立和社会影响的明确。

徐信忠教授与严厚民教授
商学院的第一责任是怎样将自己提升为天下一流的商学院,大学的实质就是教书育人,商学院也不破例。商学院在作育学生素质时要注重怎样作育学生人文眷注,作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给来自底层的学生一个一律的时机进入最好的学校或者学院学习,这是目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关于商学院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伦理教育,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手艺教育和危害治理教育,怎样平衡二者需要技巧,也是一种艺术。着实做公益也好,作育人的品质也好,都是从小事做起。若是伟易博学校作育出来的学生,第一醒目活,第二有责任,第三,能够一直的生长,着实对社会,对我们这个天下也是很大的孝顺。
第二个专场讨论的主题是“非营利组织(NGO)怎样施展应有的作用”, 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张坤、普华永道PWC合资人罗占恩、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首创人兼理事长刘正琛和社会资源研究所所长李志艳等嘉宾就NGO的作用、NGO怎样运行并规范治理等问题睁开讨论,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左上起:张坤副社长 罗占恩先生;左下起:刘正琛先生 李志艳先生
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张坤副社长从《中国青年报》报社举行的两个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案例着手,指出非营利组织确保良性运行的机制体现在:第一,诚信机制的建设; 第二,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社会责任系统建设和专业财务审计制度;第三,非营利组织是需要进一步建设它自身的全新的治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另外,中青报一直在推广社会企业或公益企业这样一个看法。
罗占恩先生谈到NGO运行中的许多细节问题,许多需要提防的陷阱。北京新阳光基金会首创人刘正琛做NGO时间较长,他从自己的现实履历出发,和各人分享了许多他自己的故事,特殊是他治理新阳光基金会的一些履历。他以为,NGO的运营与治理需要增添透明度和公正性、公正性、果真性入手。NGO的可信性越高,审计的生意本钱越低。NGO的诚信价值就是增进各人更自律,更规范,更提供证据。“为弱者资助,为富者警醒,为愚者启蒙”应该成为包括非营利组织在内所有机构的配合目的。NGO组织和企业最基础的区别,它不但仅能够提供效劳,它改变人的看法,让更多的公众加入进来,这个可能是对公益来说最好的事情。李志艳李所长提到内部财务治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都很是主要,治理一个NGO一定水平上类似于治理一个企业,也是需要专业人才的。透明不但是财务信息的透明,尚有做事情的透明。

论坛现场
最后,王立彦先生请了几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伟易博学生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与履历。范林元是北京大学MBA救援效劳队成员,救援队的主要宗旨在于教会各人在意外突发危险泛起的情形下怎样自救和救人。范林元同砚通过一个本科大一学生被烫伤的事例说明,这些知识是每小我私家都需要接受的,救援队肩负起在校友的企业和在学校同砚之间宣布道育的义务,这就在生长自身商业价值的同时扩大了他们的社会价值。范林元同砚强调他们的培训项目都是免费的,希望各人起劲踊跃加入,只有这样,才华更好地掩护和照顾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另一位MBA学生王秀丽也谈了他们在汶川地动爆发时为汶川所作的一些事,让在场合有人都很受感动。大三学生杨炜乐从大二最先给NGO做咨询,两年来已经效劳了不少NGO客户,许多机构没有一个立体式分工,很希望能够引进一些较量先进的治理要领,以期实现机构的转型和厘革。大大都NGO员工较少,资助他们理清各自的职责也是他们效劳的一项。杨炜乐以为他们的咨询效劳能够给予NGO的,不是一个报告告诉他们怎么坐,而是陪同他们去做。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实力让NGO越发专业化。
论坛在轻松而愉快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聚会虽然是短暂的,但关于社会责任的思索才刚最先,与会者们在履历的分享、头脑的碰撞中对高校、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熟悉。公益组织永远是替换性的,增补性的。简单组织,简单小我私家的实力总是有限的,可是你的影响力可以是无限的。推动社会责任的推行,实现价值共享需要全社会的协同起劲。我们期待通过这次论坛,促使更多的组织意识到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起劲促成中国社会多方共赢的协调时势。
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