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易博

您的位置: 首 页 -> 忆往追思 -> 正文
张梅颖:我眼中的良师益友——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优异的教育家、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学界深感伤心,先生的挚友、学子纷纷撰文表达悲哀。我们特殊推送厉先生的老友、同事,民盟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张梅颖写于2016年的这篇文章,送别先生。

2005年11月6日,北京大学贫困地区生长研究院举行建设签字仪式

2015年11月22日,这一天是厉以宁教授的85岁生日,伟易博以举行一场学术报告会的形式,向这位桃李满园、享誉海内外的老人从教60周年致敬。为此,我拟了一副春联,以表达对“一位有知己的知识分子深深的敬意”:

书生一介甲子一轮,立言立功,殚精竭虑,问计民瘼国运,策策皆厉;

桃李满园栋梁满堂,亦文亦诗,呕心沥血,嘉惠士子学林,字字以宁。

“继续中国知识分子经世致用古板”,“一生都贡献给教育事业”,“有风骨、不计小我私家毁誉”,这是我眼中的厉以宁的形象。

我与厉教授的友谊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月。

那时,我在北京大学肿瘤学院任副院长,厉以宁则自北大结业后一直留校任教,时任伟易博治理学院院长。在北大按期召开的向导干部聚会上,我与厉以宁教授经常能碰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厉先生总爱在会上讲些小故事。他讲“龟兔赛跑”,兔子虽然跑得快,可是遇到渡河的时间,最后照旧乌龟驮着兔子过了河,他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相助才华双赢;他用“三个僧人没水喝”的故事,来比喻大锅饭爆发的误差;他引用孔子牵牛的故事,来说明多劳就应该多得的原理。我记得其时是90年月初期,厉先生希望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叙述一些原理,来指导各人转变头脑看法,准确看待刷新开放中泛起的种种问题和征象。厉教授的诙谐睿智、举重若轻,由此可见一斑。

爱讲故事,是厉以宁的一个特点。

在他的学术文章里,也不乏小故事、顺口溜、俏皮话,这些来自民间、来自下层、来自群众的语言,虽质朴却反应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我调到民盟中央以后,与厉先生共事的时机更多了。作为兼职副主席,厉先生对民盟怀有很深的情绪,对事情尽职尽责。那时间,为了增强与地方组织的联系,主席聚会提出民盟中央的主席、副主席在外考察调研时,尽可能接见一下外地盟组织的班子成员,给各人鼓鼓劲,有条件的最好做场学术报告。厉先生听到后很重视,以后每到地方,他都要专门挤出时间来,探望外地的盟员,很认真地准备学术报告。他以小我私家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施展了凝聚盟员的作用,深得宽大盟员的恋慕。

尚有一件事,更能体现厉先生对多党相助事业强烈的责任心,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中央每年都要在中南海召开一再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人对经济社会生长情形的意见,只要厉先生事先知道了,他都要自动找我们,把自己对目今经济形势的深入思索、调研的效果告诉我。而经常是厉先生对经济事情的建议,使民盟的讲话能够掌握目今的阵势和重点,所提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从厉以宁教授身上,我看到了许多民盟先进所共有的民盟精神,而正是这样的精神和信仰,成为了一个民主党派的灵魂和魅力。

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古板的民盟,向来不乏各人,张澜、罗隆基、梁漱溟、李公朴、闻一多、费孝通、钱伟长、丁石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正如一面面旌旗,将民盟的精神薪火相传。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记述民盟精神:

耀邦同志一次与民盟的同志谈话时以为,民盟的古板一是热爱国家,二是学有专长,三是为人正直。耀邦同志所说,确实切合民盟的现实。我们现在也在思索和归纳综合民盟精神,起源形成了三条:一是追求真理,坚持爱国主义的理想和信心,以天下为己任;二是正直正直,学有专长,甘于贡献;三是修德守身,恬淡名利,自尊自强。

许多盟内同志都可以说是知识载体、知己代表。他们有操守,有修养,有风骨,在品德滑坡、物欲横流之时不为所动,坚持高洁品质,延续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异古板。我以为,厉教授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突出代表。

民盟前主席费孝通教授是一位真正把“学人话语”转化为经世致用行动的规范。而作为费老挚友,厉以宁也一直在追随前人脚步,无论是做学问、议政建言或是站在三尺讲台,他始终追修业以致用。

像民盟的众多学者各人一样,厉以宁教授不尚空谈,求真务实,不是坐守书斋而是走向民众,用知识、用头脑去为改善群众的生涯做事情。

刷新开放以来,厉教授在我国经济生长的每个要害时刻都有声音,体现出一种令人折服的责任感。他总是站得高,看得远。

厉以宁有“厉股份”之称,这是由于他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刷新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生长的“非平衡理论”,并对“转型”经济有着深入研究息争说。

厉以宁一直推许市场化刷新,他以为现代企业和企业家正是市场化的主力,中国经济要想一连康健前行,就应该鼎力大举勉励支持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康健生长。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勉励和指导民间投资康健生长的若干意见》,俗称“非公经济新36条”,厉以宁是这份文件出台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近年“两会”他也多次为民营经济鼓与呼。

三农、就业、城乡二元体制……事关社稷民生,厉以宁事事体贴。

潮起潮落,厉先生大道直行。他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亲近关注着国际经济形势转变,跟踪着国家生长历程的每一段,每一节,每一步。理论与实践团结,海内和国际团结,自力思索,融会意会,形成主张,亮明看法,提出建议,为中国经济生长作出了卓越孝顺。

应该说,作为中国公民,我们都是厉教授的经济头脑转变为生长效果的受益者之一。

2014年8月,厉以宁(右二)在黑龙江省考察国有林场刷新

2000年,厉以宁七十寿辰,他的历届学生三四百人从各地赶到北大,为厉先生举行了一场独具匠心的诗歌朗诵会。厉以宁登台即兴朗诵了自己的《破阵子·七十感怀》,其中一句“处世长存宽厚意,行事惟求无愧心,笑游桃李林”,为人师表的自豪与自信溢于言表。

天天,为种种事情找他的人许多。找他的人经常遇到这种情形:厉以宁先生在上课。

厉先生刚进入民盟中央的时间,已是天下很着名的教授。不像有的着名教授那样,博士生都难堪见上一面,厉先生一直不忘西席的天职,他很是重视本科教育,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大课,这一点很是值得我们敬重。厉教授将所有心血毫无保存地贡献给了高尚的教育事业,直到现在,86岁的厉以宁仍然站在本科生大课的课堂上。

60年不离讲台,诲人不倦、治学严谨,厉以宁为中国经济社会生长作育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近年来,除了坚持上课,晚年的厉以宁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眼光锁定在了扶贫事业上。

2004年,厉以宁出任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毕节试验区专家照料组组长,并为毕节的干部做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次培训。从那时起,厉以宁最先了扶贫解困的进一步深入实践。以后,他每年去一次毕节,在外地组织安排了20场培训讲座。至今,他已八旬高龄还多次带队实地调研,每到一地,都要深入农民家中和田间地头,相识农民生涯,研究外地资源禀赋和生长思绪。

2005年11月,75岁的厉以宁,提倡建设扶贫研究机构——北京大学贫困地区生长研究院。时值我国即将进入第十一个五年妄想时期,这也是我国根除贫困的要害时期,厉以宁此举,意义特殊。

这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大音希声。他的身“教”,出于知己,重于泰山。

关于自己捐钱或募资捐建的学校,厉以宁只体贴一件事:把钱用在孩子身上、把钱在孩子身上用好。

有一次,外地认真详细事务的同志向他汇报情形,提出想在学校工程完成时办个简朴的仪式,并印制着实只有两页的纪念册子。厉先生和夫人再三说:这些都无所谓,照旧要把钱用在孩子身上,用在学校建设上。

加入扶贫是民盟的古板。

好比,厉教授重点研究和帮助的甘肃定西,费孝通教授就去过七次,他最后一次是93岁再上定西。记得2005年,民盟中央和北京大学团结在人民大礼堂召开费老的追悼会,我们还在“追思”,厉教授已经在踏着费老的足迹行动了。这是活生生的薪火相传的一幕。

我记得民盟的另一位先进、北大教授冯友兰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真是如山如海,像一团真火。这团火要靠无限无尽的燃料继续添上去,才华继续传下来。”千百年来,中国的头脑家、文学家用学问、用诗文,也用做事做人传承着这团真火。

我不由叹息,昔时冯老一代走了,费老一代接上;现在费老一代走了,厉教授一代又接上来。我作为民盟的厥后人,能随着这样的先进学走路,学做人、做事,真是幸福。

2010年,在厉以宁八十寿诞上,我自填一首词《采桑子·贺先生八十瑞寿》:“年龄沉浮忽八秩。知也艰辛,行也艰辛。经邦济世暖生民。高标见疾多毁誉。穷亦率真,达亦率真。铁肩道义起鸿文。”

“高标见疾多毁誉。穷亦率真,达亦率真”,正是对厉以宁教授清廉豁达性格的真实写照。

2007年左右,网络上关于厉以宁的蜚语蜚语铺天盖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连忙写了一篇文章为老友正名,还跑去北大看他。效果,他如往常一样,正在给本科生上大课!厉以宁的夫人何玉春拉着我的手,笑着说:“你急什么,他一点不着急。他说‘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

参得透, 看得淡, 望得远——这就是厉以宁。

尤为难能难堪的是,每当经济形势最难题、最重大、最要害的时刻,厉先生都能迎难而上,慷慨直言,切中要害,有预见性地提出主张、计划和对策,形成实时、名贵的决议参考意见,并在有争论的情形下勇于继续,为民众福祉国家利益而坚持一家之言,不计小我私家名利,不畏蜚语蜚语。而在事后证实自己的主张往往是准确的时间,他已经去超前研究下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大问题了。

一家之言,万家之福,国家之利,天下之益。

生涯中,厉先生唯一的消遣喜欢,就是填词作诗,这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雅趣和文化修养。诗言志,歌咏言。观其作品,其恬淡品性、襟怀操守、敏锐洞察,都可管窥一二。

1955年结业前夕,厉以宁写下《鹧鸪天》自勉:“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转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情鱼自由。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云云,只计耕作莫问收。”这也成为他一生治学所遵照的座右铭。

厉以宁留校后不久即被打入冷宫,下放到经济学资料室当资料员,时间前后长达20年,时代也曾履历“文革”、下放等灾祸,但厉先生始终乐观豁达,从未意志消沉。正如他所作《七律·从教50周年暨75岁生日自叙》:“多年劳累非虚掷,往事堪思一笑中。鬓白不为闲话扰,加鞭纵马对西风。”

力推中国的刷新事业,是厉以宁教授一生的政治理想。一首80年月初所作《七绝·无题》,即可察其心志:“隋代不循秦汉律,明人不着宋人装。陋习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

厉先生的许多刷新建媾和学术看法,都曾饱受争议、品评、压力,但他始终旌旗鲜明,坚持学术知己,不怕危害,体现出很大的学术勇气。他在“六十自述”里写道:“几度险情终不悔,一番求索志难移,此身宁愿作人梯。”

他的学术和理论来自中国经济生长的实践,又回到经济生长实践中去,为经济和社会生长效劳。他著书立说,揭晓了大宗文章,都是针对经济生长现实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的。在对策成为政策后,他紧跟实践,做视察,看效果。

“不联系中国现实,经济学是没有出路的。”厉以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1996年,他曾写下《相见欢》表达联系现实、深入群众的主要性:“边城集镇荒丘,大山沟,大都见闻来自广交游。下乡怨,下海恋,下岗忧,相识民情不在小洋楼。”直到现在,厉以宁仍然坚持每年加入调研和社会实践,他用自己坚实的脚步丈量着生长中的中国社会。

2000年,厉以宁在听两岁的小孙女厉莎背诵唐诗时,即兴写了一首《南歌子》,最后一句是“日后成才,最贵在无私”。这是厉以宁对小孙女的殷殷期待和教育。人生“最贵在无私”,是他做人做事的准则,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样的信誉。

厉先生的亲自履历,证实晰一个原理:由于无私,以是客观;由于客观,以是公正;由于公正,以是往往获得真知。这是知识分子效劳社会的最大优势。因此,厉先生无论是在人大加入立法,在政协建言献策,照旧在民盟参政议政,他都能一如既往地发光,发热。

他虽然无意使自己成为一个模范,却为我们树立起一个知识分子用知识效劳于国家前进的楷模。

泉源:中国统一战线杂志

  •  

  • 厉以宁先生

    中国共产党优异党员

    我国经济学界泰斗

    著名经济头脑家、社会科学家、教育家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开拓者

    北京大学工商治理学科建设者

    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伟易博治理学院首创院长、信用院长

沉痛吊祭伟易博首创院长厉以宁先生


【网站地图】【sitemap】